书中内容全面覆盖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对2009年我国信息化总体发展状况的概览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预测,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发、社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信息化发展环境等主要领域的发展分析。
强大的信息攻防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先进战斗力的核心要求。本书汇集了我国军内外专家对于信息战的深入研究论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信息战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战略对策,以及中国信息战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涵盖中国信息战的特点、战法、战略,以及如何应对信息战的策略。
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
1、传感器的发展历程悠久,它们的存在远早于我们想象。温度计和称重器等设备,其实都是最早的传感器形式,只不过它们的测量方式相对简单。温度传感器可以说是最早的传感器之一,自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温度计以来,人们就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
2、早期起源与发展 1883年:首台恒温器的诞生,标志着传感器技术的初步形成和序幕的开启。 1940年代:红外传感器的出现,这是传感器技术的一大重要进步,为后续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3、第一阶段,起源于越南战争时期的传统传感器系统。美军在对抗胡志明小道的秘密物资输送时,投放了2万多个“热带树”传感器,这些由震动和声响传感器组成的系统,通过无线通信将目标信息传输回指挥中心,显著提高了打击效果,炸毁了6万辆卡车。
4、早在1883年,首台恒温器的诞生开启了传感器技术的序幕;1940年代,红外传感器的出现标志着科技的一大进步。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发展出超过35000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压力、声光电等,涵盖了消费级与工业级的广泛应用。
5、起始时间:自德国Henky教授在1914年制造出首个热流传感器开始。制造技术:主要通过在康铜丝或其它材料的热电偶丝上利用电镀工艺制造热电堆。典型结构是将金属丝绕在线圈上,形成串联的热电偶。特点:传感器主要通过手工制作,每个传感器的特性可能有所不同。